新闻动态
校园传真

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特色名校建设催生学科专业建设竞相提升
发布日期:2014/08/30  


特色名校建设催生学科专业建设竞相提升



来源:xcbsysd 上传时间:2014-8-30 14:54:42 访问量:1514



2013年我校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以来,学校围绕如何有效开展名校建设,如何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这一主题,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各部门、各教学单位本着以名校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内涵提升为着陆点原则,结合各自实情,真抓实干,找准学科专业建设突破口,努力拓展发展机会空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

为优化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对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校园环境等方面进行修缮改造、更新补充、美化提升。

修缮改造教学场所。先后对长清校区与文东校区的教学场所进行维修改造。粉刷设计学院教学楼1-3层走廊、过厅并安装了射灯,对地下展厅、C301、A204、A201、A308四个多媒体教室进行装修;改造舞蹈学院教学楼四间练功房、四间多媒体教室、一间多功能训练厅;对文东校区形体房进行了维修。

更新补充教学设备。音乐学院更换了11台用于大型演出的三角钢琴;设计学院新增投影仪、电脑及全套中控设备,新增1500把椅子和500张课桌。

美化提升校园环境。在促进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提升方面下大力气,营造安全、宜居、乐学、怡情的文化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师资队伍结构、师资水平是关系学校名校建设、内涵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为切实抓好这一“牛鼻子”工程,学校在做好统筹规划的同时,有步骤、有重点向前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各项工作。

组织开展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艺术实践与创作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部位,先后邀请业内高水平专家为一线骨干教师就实际问题进行政策解读、经验传授和方法指导,此举对校内教学骨干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提升起到了有力促进作用。

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有效推动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继续推进在职教师学历学位提高的培养。这对教师学术视野的开阔、研究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广纳贤士,外聘了一批艺术造诣深、有专业建树、科研能力强的社会知名艺术家、专家、学者;引进了一批品学兼优、有发展潜力的博士研究生,以改善学校师资队伍的学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有利于师资队伍的优化。

三、践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多样化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学校明确了应用型、复合型、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了分类人才培养、分段人才培养、中外联合培养三种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人才培养。根据多样化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采取了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同一专业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相同的学期阶段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安排不同的课程模块。例如: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实施的“2+2”分流教学模式,就是在第二学年结束后,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进行分流,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应用型或复合型人才培养予以区分,在课程模块的选择上予以区别。表演专业在同一个年级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划分出“应用型”和“拔尖创新型”两个培养方向,在课时量、授课内容、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分类培养,针对拔尖创新型方向的人才,精心打造合适的教学剧目,同时积极为其寻求更多的艺术实践和参加高层次大赛的机会,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展现机会。舞蹈表演专业实行跨年级选课制度,鼓励基础好的学生早日修习高年级课程,另外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专业能力好的学生,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事实上,我校绝大部分的专业都制定了两个及以上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确保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由此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成才率。

分段人才培养。根据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学校还采取了分段式人才培养。具体而言,结合各个艺术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将学生的学习阶段予以科学的划分,每一阶段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例如:绘画、中国画专业实行“工作室”制,一年级学生不分专业,共同在基础部学习绘画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从第二学年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专业爱好,再去选择专业方向,如此学生根据自己一年来的学习状况和水平进行选择,保证了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的自由度和理智性,杜绝了选择的盲目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行“2.5+1.5”两阶段培养方式:本科生在前2.5学年主要修习专业通识限选课、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选修课,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基本要求,并形成基本专业素养与意识;在后1.5学年,根据学生专业素质以及兴趣,经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制”培养阶段,实现“强实践”、“重创新”培养要求,通过这样的学习加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统三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分阶段”,即“大一打基础,大二精技术,大三出作品,大四闯市场”,也是根据教育规律实现对学习阶段的合理划分,保障学生不同阶段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外,音乐学、雕塑、戏剧影视文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也都根据专业特点实行了形式各异的分段式教学模式。

中外联合人才培养。学校认真研究国内外教育的发展趋势,寻找中外教育的结合点,积极探索借助国外优势教育资源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例如:学校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韩国又松大学合作,在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视频媒体)等专业(方向)推行了“2+2”学分互认培养模式。该类专业方向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可申请赴韩国又松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学习,符合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条件的,可获得国外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和山东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四、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重实践”是学校秉承的优良传统,实践育人体现在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学校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计划试点单位,充分利用学校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有利条件和潜在优势,搭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创意成果转化和小微文化企业培育的综合平台,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支撑助推我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学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建设文化产业孵化器,引进入孵企业,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学校举行了“金种子”工程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山东艺术学院教师美术精品展、校友企业成果展、美术专业师生教学观摩笔会活动、“教学创作成果社会推介与转化开发”主题展、“金种子”工程学生优秀作品拍卖会。活动的举办推进了学校“金种子”工程的贯彻落实,展示了“金种子”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促进了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推进艺术创作成果开发和社会推介,扩大学校影响力。

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成功承办我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唱响中国梦•颂歌献给党”主题音乐会,省委领导和校领导应邀出席晚会,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对晚会进行了报道。在省会大剧院成功举办《五月的鲜花》——庆祝“五·一”劳动节专场音乐会,该音乐会凝聚我校各专业师生的力量,是一场高水平的演出,显示出我校雄厚的创作和演出实力。邀请著名吉普赛小提琴演奏家罗比拉卡托斯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多名师生与大师互动并接受指导。成功举办学生专场新作品音乐会,音乐会共演出了13名学生的作品,展示了我校作曲专业教学和创作的成果。开展“学生论坛”系列活动,组织音乐学专业和音乐传播专业的论文评比活动,并为获奖学生举办学习报告会。

美术学院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了“青未了——山东省首届美术院校毕业生作品展”、“吾土吾民——中国油画展”、十二届全国美展,主办了“中澳美术学院联展”、“两岸美术学院师生展”多项重大艺术展览活动,成果丰硕,提升了山艺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响应省委的“金种子”计划,注重对毕业生的多渠道培养,建设校内外多个人才孵化基地。

设计学院已初步与WBD王冰国际(香港)设计事务所(环境设计专业)、济南逸品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环境设计专业)、济南城市红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北京乐事同成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山东鑫座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告学专业)、尚公酒店家具公司(产品设计专业)、泰安优乐美安工贸有限公司(产品设计专业)等企业协商,合作共建不同专业的工作室。校企共建工作室机制,将使学生从大学3年级下学期开始,通过双向选拔,进入校企共建工作室进行实战课题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实战性项目的系统化综合能力,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工作室学习过程中,由我校教师为主导,配备文创产业、管理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讲座、创业导师现场指导,参与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艺术管理学院提高“文化传承与创意策划教学实验中心”(含“文化创意与策划教学系列实验室”、“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实验室”、“艺术心理治疗系列实验室”)的实践实训水准。强化对艺术创意、文化营销、文化会展、文化经纪人、文化遗产管理保护、文物鉴定与修复、艺术心理辅导与治疗等方面的模拟训练以及实践锻炼,并要求取得相应教学实绩。与多家校外文化行业企业合作,积极达成合作意向。组织师生参加全国挑战杯文化艺术创意、全国艺术管理教育委员会艺术创意与策划、山东艺术学院大学生微电影大赛赛事组织、山东艺术学院“金种子”工程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学生优秀作品拍卖会等各种专业实践活动,达到检验教学、锻炼学生的目的。

传媒学院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龙头全面推行“以实验教学为轴心的传媒教学体系”的革新化建设。党政领导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广大专业教师积极投入、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4年上半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通过专业方向细化和专业方向组合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深度掌握传媒知识和制作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团队协作和创作能力,取得了多项成果。这些探索与创新不仅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也更加提升了我校在全省和全国的影响力。

五、师生在各类专业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提升学校社会声誉

音乐学院在文化部主办的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活动中,作曲专业李云涛教授的作品《春之舞》荣获优秀奖。在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作曲专业教师刘晓鹏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在第二届山东省青少年学生钢琴大赛中,钢琴系学生共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三位学生在总决赛中获得青年组金奖第二、三、四名。王瑶教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在“2014山东青少年歌手大赛”中,声乐系师生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3项。青年教师谢楠楠获得一等奖。在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民族声乐大赛中,声乐系学生共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民乐系研究生王梦娇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并受到好评。音乐学院荣获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杨秀玉教授获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在“第二届全国高等专业艺术院校艺术歌曲比赛(德语)”中,声乐系一名研究生获得优秀奖。钢琴系盲人学生王秋懿,在全国青联国际部与中国网共同举办的“我的中国梦”全国英语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美术学院师生15件作品通过“全国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展”初选。入选率高于其他全国重点美术专业院校,仅次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院学生在“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共计入选作品62件,其中获得金奖(刘大为艺术奖)3件,银奖9件,铜奖11件,获奖数量接近获奖总数三分之一,成绩突出。

舞蹈学院在暑假期间积极备战全国校园“荷花奖”舞蹈大赛,中国舞蹈“荷花奖”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立项的国家级常设性舞蹈界专业艺术奖项,被称为中国舞蹈界权威性的专家奖,享有中国舞蹈艺术的崇高美誉。在第五届中国舞蹈节暨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评奖中,共有来自27个省区市的300多个作品报名参赛,最终31个院校的47个作品入围决赛。本次评奖经过两场普通院校及一场专业院校的三场终评,共产生了5个金奖、11个银奖、12个铜奖、5个编导奖、19个“十佳作品”。我校此次共有四个作品进入专业院校的终评,获得了极其优异的成绩,并于全国范围内成为荣获奖项最多的院校:男子群舞《脊梁》获得作品金奖,女子群舞《春知沂蒙》获得表演银奖、编导奖,双人舞《相依惟梦》获得表演铜奖,女子独舞《谷雨》获得“十佳作品”奖。

戏曲学院学生王青、宗瑞玉在全国第二届文华艺术院校奖青少年戏曲比赛中获“表演奖”,指导老师王文清、徐岩、王德明、李强、王琛获得“指导教师奖”。 两人参加的是大学京昆组的比赛,通过精湛的表演、稳定的发挥双双成功晋级决赛。王青同学还以《战太平》选段参加了大赛的闭幕式颁奖晚会演出,赢得全场喝彩。戏曲学院学生宗瑞玉在第二届全国京剧学生教学大赛中凭参赛剧目《女起解》荣获“荧屏奖”,我校同时获得央视“学京赛”组委会颁发的“组织奖”。 第二届“学京赛”由中央电视台主办,分为大学生组(含本科生、大专生)和中专生组,共有全国20所戏曲专业院校的200多名戏曲专业学生参与比赛。宗瑞玉同学在戏曲学院团队和相关单位的配合和支持下,赛场表现良好,获得了较好社会反响。

传媒学院学生孟傲的作品《一生守候》获中宣部文艺局、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联合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集活动视频类一等奖(全国仅两个一等奖);大三学生团队参加“驻济高校72小时微电影PK赛”,创作作品《仙人球》获得一等奖;在“第七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中,2011级学生的作品《老友理发店》囊括了故事片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和优秀摄影奖;《祖孙情》获故事片二等奖;《风韵满街巷》获纪录片三等奖;《变律》获动画片最佳网络人气奖;山东艺术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这些建设项目和成果,大力提升了各学科专业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名校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维虎)

上一条:学校名校建设暑期推进工作会议召开

下一条:2014年教育教学骨干培训班第四场专题讲座举行